白頭翁
2020/3/2 17:11:19
詳細(xì)介紹
【歷史沿革】
白頭翁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下品。自古用作治痢要藥,《傷寒論》已有“熱痢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”的記述。關(guān)于口頭翁來源的考證,已有詳細(xì)研究.認(rèn)為應(yīng)以《唐木草》所指“其葉似芍藥而大,抽一莖,莖頭一花,紫色似木槿花,……正似白頭老翁”為我國最早應(yīng)用的白頭翁的正品,它符合于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形態(tài)。又根據(jù)歷代本草對白頭翁形態(tài)的不同描述及插圖,可知本草“白頭翁”尚有其他科屬稙物存在,與目前市場上白頭翁藥材來源較復(fù)雜的情況有相似之處。
【別名】
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《本經(jīng)》,白頭公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特征】
植株高15-35厘米。根狀莖粗0.8-1.5厘米。4月至5月開花。
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】
生平原和低山山坡草叢中、林邊或干早多石的坡地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(野)、鞍山市岫巖縣(野);河北承德圍場縣(野)、張家口市赤城縣、秦皇島市青龍縣(野)、鞍山市海城市(野)、丹東鳳城市(野)、撫順市新賓縣(野);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(野)、靈寶市(野);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;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;吉林省遼源市(野)等。
【采集方式】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。
【炮制】
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潤透;切薄片,干燥。
本品呈類圓形的片。外表皮黃棕色或棕褐色,具不規(guī)則縱皺紋或縱溝,近根頭部有白色絨毛。切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木部淡黃色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
【性狀】
本品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,稍扭曲,長6~20cm,直徑0.5~2cm。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,具不規(guī)則縱皺紋或縱溝,皮部易脫落,露出黃色的木部,有的有網(wǎng)狀裂紋或裂隙,近根頭處常有朽狀凹洞。根頭部稍膨大,有白色絨毛,有的可見鞘狀葉柄殘基。質(zhì)硬而脆,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木部淡黃色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
【習(xí)用分級】
均為統(tǒng)貨,不分等級。以條粗長,質(zhì)堅(jiān)實(shí)、頂端叢生灰白色茸毛者為佳;反之粗大有枯心或根條瘦小.頂端無茸毛者質(zhì)次,白頭翁地方習(xí)用品眾多,以毛茛科白頭翁為正品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
苦,寒。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。用于熱毒血痢,陰癢帶下。
【含量測定】
水分 不得過13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總灰分 不得過11.0%(通則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6.0%(通則2302)。
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(通則2201)項(xiàng)下的冷浸法測定,用水飽和的正丁醇作溶劑,不得少于17.0%。
本品按干燥品計(jì)算,含白頭翁皂苷B4(C59H96O26)不得少于4.6%。
五、肋柱花
雙子葉植物 綱 龍膽科 Gentianaceae 肋柱花屬
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科 金蓮花屬
金蓮花,別名:旱荷、旱蓮花寒荷、陸地蓮、旱地蓮、金梅草、金疙瘩;是毛茛科金蓮花屬的植物,植株無毛,高達(dá)70厘米。莖不分枝,疏生(2)3-4葉。基生葉1-4,長16-36厘米,具長柄;葉五角形,長3.8-6.8厘米,寬6.8-12.5厘米,基部心形,3全裂,裂片分開,中裂片菱形,先端尖,3裂達(dá)中部或稍過中部,常三回裂,具不等三角形銳齒,側(cè)裂片扇形,2深裂近基部,上面深裂片與中裂片相似,下面深裂片斜菱形;葉柄長12-30厘米,基部具窄鞘;莖生葉似基生葉,下部葉具長柄,上部葉較小,具短柄或無柄。單花頂生或2-3朵成聚傘花序,徑約4.5厘米;花梗長5-9厘米;萼片(6-)10-15(-19),金黃色,干時(shí)非綠色,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,長1.5-2.8厘米,先端圓,具三角形或不明顯小牙齒;花瓣18-21,稍長于萼片或與萼片近等長,稀較萼片稍短,條形;雄蕊長0.5-1.1厘米;心皮20-30。果莢長1-1.2厘米,宿存花柱長約1毫米。種子近倒卵圓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產(chǎn)地: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及河南西部,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河南北部、河北、內(nèi)蒙古東部、遼寧和吉林的西部,生境:山地草坡或疏林下海拔:生海拔1000-2200米。
白頭翁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下品。自古用作治痢要藥,《傷寒論》已有“熱痢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”的記述。關(guān)于口頭翁來源的考證,已有詳細(xì)研究.認(rèn)為應(yīng)以《唐木草》所指“其葉似芍藥而大,抽一莖,莖頭一花,紫色似木槿花,……正似白頭老翁”為我國最早應(yīng)用的白頭翁的正品,它符合于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形態(tài)。又根據(jù)歷代本草對白頭翁形態(tài)的不同描述及插圖,可知本草“白頭翁”尚有其他科屬稙物存在,與目前市場上白頭翁藥材來源較復(fù)雜的情況有相似之處。
【別名】
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《本經(jīng)》,白頭公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特征】
植株高15-35厘米。根狀莖粗0.8-1.5厘米。4月至5月開花。
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】
生平原和低山山坡草叢中、林邊或干早多石的坡地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(野)、鞍山市岫巖縣(野);河北承德圍場縣(野)、張家口市赤城縣、秦皇島市青龍縣(野)、鞍山市海城市(野)、丹東鳳城市(野)、撫順市新賓縣(野);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(野)、靈寶市(野);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;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;吉林省遼源市(野)等。
【采集方式】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。
【炮制】
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潤透;切薄片,干燥。
本品呈類圓形的片。外表皮黃棕色或棕褐色,具不規(guī)則縱皺紋或縱溝,近根頭部有白色絨毛。切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木部淡黃色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
【性狀】
本品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,稍扭曲,長6~20cm,直徑0.5~2cm。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,具不規(guī)則縱皺紋或縱溝,皮部易脫落,露出黃色的木部,有的有網(wǎng)狀裂紋或裂隙,近根頭處常有朽狀凹洞。根頭部稍膨大,有白色絨毛,有的可見鞘狀葉柄殘基。質(zhì)硬而脆,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木部淡黃色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
【習(xí)用分級】
均為統(tǒng)貨,不分等級。以條粗長,質(zhì)堅(jiān)實(shí)、頂端叢生灰白色茸毛者為佳;反之粗大有枯心或根條瘦小.頂端無茸毛者質(zhì)次,白頭翁地方習(xí)用品眾多,以毛茛科白頭翁為正品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
苦,寒。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。用于熱毒血痢,陰癢帶下。
【含量測定】
水分 不得過13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總灰分 不得過11.0%(通則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6.0%(通則2302)。
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(通則2201)項(xiàng)下的冷浸法測定,用水飽和的正丁醇作溶劑,不得少于17.0%。
本品按干燥品計(jì)算,含白頭翁皂苷B4(C59H96O26)不得少于4.6%。
五、肋柱花
雙子葉植物 綱 龍膽科 Gentianaceae 肋柱花屬
為龍膽科植物輻狀肋柱花Lomatogonium rotatum (L.) Fries ex Nym的全草。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至西南等地。具有清熱利濕,解毒之功效。常用于黃疸型肝炎,外感頭痛發(fā)熱。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全株光滑,稀密被乳突狀毛。莖單一,上部分枝或基部分枝,分枝直伸或鋪散。葉對生;基生葉花期宿存或早落。花5數(shù),稀4數(shù),稀花冠裂片多至10數(shù)。單生或聚傘花序。花萼深裂,萼筒短,有時(shí)稍長,裂片常與葉同形,常短于花冠;花冠輻狀,深裂近基部,冠筒短,裂片在蕾中右向旋轉(zhuǎn)排列,重疊覆蓋,開放時(shí)1側(cè)色深,1側(cè)色淺,基部具2腺窩,腺窩下部管形,上部裂成鱗狀,基部合生或否,邊緣具裂片狀流蘇;雄蕊生于冠筒基部與裂片互生,花藥藍(lán)或黃色,短于花絲;無花柱,柱頭沿子房縫合線下延。蒴果2裂,果瓣近革質(zhì)。種子小,多數(shù),近圓形,常光滑。產(chǎn)地:產(chǎn)西藏、云南西北部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、新疆、山西、河北。分布:歐洲、亞洲、北美洲溫帶及大洋州生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灌叢草甸、河灘草地、高山草甸海拔:海拔430-5400米
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科 金蓮花屬
金蓮花,別名:旱荷、旱蓮花寒荷、陸地蓮、旱地蓮、金梅草、金疙瘩;是毛茛科金蓮花屬的植物,植株無毛,高達(dá)70厘米。莖不分枝,疏生(2)3-4葉。基生葉1-4,長16-36厘米,具長柄;葉五角形,長3.8-6.8厘米,寬6.8-12.5厘米,基部心形,3全裂,裂片分開,中裂片菱形,先端尖,3裂達(dá)中部或稍過中部,常三回裂,具不等三角形銳齒,側(cè)裂片扇形,2深裂近基部,上面深裂片與中裂片相似,下面深裂片斜菱形;葉柄長12-30厘米,基部具窄鞘;莖生葉似基生葉,下部葉具長柄,上部葉較小,具短柄或無柄。單花頂生或2-3朵成聚傘花序,徑約4.5厘米;花梗長5-9厘米;萼片(6-)10-15(-19),金黃色,干時(shí)非綠色,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,長1.5-2.8厘米,先端圓,具三角形或不明顯小牙齒;花瓣18-21,稍長于萼片或與萼片近等長,稀較萼片稍短,條形;雄蕊長0.5-1.1厘米;心皮20-30。果莢長1-1.2厘米,宿存花柱長約1毫米。種子近倒卵圓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產(chǎn)地: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及河南西部,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河南北部、河北、內(nèi)蒙古東部、遼寧和吉林的西部,生境:山地草坡或疏林下海拔:生海拔1000-2200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