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芍
【歷史沿革】
本品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中品。芍藥有赤白之分,始自陶弘景,據(jù)稱:“今出白山、蔣山、茅山最好……”李時(shí)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:“白者……色白多脂;赤者……色紫瘦多脈。”
【別名】
木芍藥 崔豹《古今注》,赤芍藥《博濟(jì)方》,紅芍藥《圣濟(jì)總錄》,草芍藥《滇南本草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內(nèi)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(zhèn)(野)、松山區(qū)、寧城縣、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(qū)、鄂倫春旗、阿榮旗、牙克石市努爾市、興安盟扎賚特旗、新林鎮(zhèn);甘肅省隴南市宕昌(野)、武都區(qū)(野)、文縣(野)、定西市隴西縣(野)、岷縣;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、承德市圍場縣(野);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(野)、海城市、鐵嶺市西豐縣(野)、撫順市清原縣;山西省運(yùn)城市絳縣、臨汾市大寧縣、呂梁市方山縣(野);
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】
赤芍 野生赤芍多集中生長于北方海拔500-1500米之間的山地和草原。土壤為棕色森林土、暗棕色森林土、灰色森林土及草原草甸土。常見于山坡、溝旁、闊葉雜木林下、林緣和灌叢間,或草木繁茂的固定沙丘及典型草原的天然植物群落中。
【植物特征】
赤芍要求溫暖的氣侯條件,具有喜光、抗旱及耐寒的特性。生育期如雨水過多,生長不良。
種子特性:赤芍種子在萌發(fā)過程中,具有上胚軸休眠的特性。發(fā)根要求高溫,胚根伸長后,需低溫條件(1-10℃),以打破上胚軸的休眠,而發(fā)芽出土。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根莖、須根及泥沙,曬干。
【炮制】
本品呈圓柱形,稍彎曲,長5~40cm,直徑0.5~3cm。表面棕褐色,粗糙,有縱溝和皺紋,并有須根痕和橫長的皮孔樣突起,有的外皮易脫落。質(zhì)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,有的有裂隙。氣微香,味微苦、酸澀。
【等級標(biāo)準(zhǔn)】
一等:干貨。呈圓柱形,稍彎曲,外表有縱溝或皺紋,皮較粗糙。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。體輕質(zhì)脆。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,中聞?dòng)蟹派錉罴y理,粉性足。氣特異.味微苦酸。長16cm以上,兩端粗細(xì)較勻,中部直徑1.2cm以上。無疙瘩頭、空心、須根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苦,微寒。歸肝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清熱涼血,散瘀止痛。用于熱入營血,溫毒發(fā)斑,吐血衄血,目赤腫痛,肝郁脅痛,經(jīng)閉痛經(jīng),癥瘕腹痛,跌撲損傷,癰腫瘡瘍。
【含量測定】
本品含芍藥苷(C23H28O11)不得少于1.8%。
本品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中品。芍藥有赤白之分,始自陶弘景,據(jù)稱:“今出白山、蔣山、茅山最好……”李時(shí)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:“白者……色白多脂;赤者……色紫瘦多脈。”
【別名】
木芍藥 崔豹《古今注》,赤芍藥《博濟(jì)方》,紅芍藥《圣濟(jì)總錄》,草芍藥《滇南本草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內(nèi)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(zhèn)(野)、松山區(qū)、寧城縣、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(qū)、鄂倫春旗、阿榮旗、牙克石市努爾市、興安盟扎賚特旗、新林鎮(zhèn);甘肅省隴南市宕昌(野)、武都區(qū)(野)、文縣(野)、定西市隴西縣(野)、岷縣;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、承德市圍場縣(野);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(野)、海城市、鐵嶺市西豐縣(野)、撫順市清原縣;山西省運(yùn)城市絳縣、臨汾市大寧縣、呂梁市方山縣(野);
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】
赤芍 野生赤芍多集中生長于北方海拔500-1500米之間的山地和草原。土壤為棕色森林土、暗棕色森林土、灰色森林土及草原草甸土。常見于山坡、溝旁、闊葉雜木林下、林緣和灌叢間,或草木繁茂的固定沙丘及典型草原的天然植物群落中。
【植物特征】
赤芍 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壯,分枝黑褐色。莖高40-70厘米,無毛,小葉窄卵形,披針形或橢圓形。花大,單生于花莖分枝的頂端每花莖可有花2-5朵;萼片3-4,葉狀;花瓣10片左右,白色、粉紅色或紅色。 果3-5,卵形,先端鉤狀向外彎,無毛或被濃密白毛,花期5-6月;果期8月。
赤芍要求溫暖的氣侯條件,具有喜光、抗旱及耐寒的特性。生育期如雨水過多,生長不良。
種子特性:赤芍種子在萌發(fā)過程中,具有上胚軸休眠的特性。發(fā)根要求高溫,胚根伸長后,需低溫條件(1-10℃),以打破上胚軸的休眠,而發(fā)芽出土。
生長發(fā)育:在北部地區(qū)5月初出芽,中部地區(qū)3月就露出紅芽。5-6月植株生長最盛,6-7月開花,8-9月種子成熟,這時(shí)根部生長迅速。10月植株逐漸枯萎,以休眠芽越冬,翌春返青再度生長。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根莖、須根及泥沙,曬干。
【炮制】
除去雜質(zhì),分開大小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本品為類圓形切片,外表皮棕褐色。切面粉白色或粉紅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,有的有裂隙。
【藥材性狀】
本品呈圓柱形,稍彎曲,長5~40cm,直徑0.5~3cm。表面棕褐色,粗糙,有縱溝和皺紋,并有須根痕和橫長的皮孔樣突起,有的外皮易脫落。質(zhì)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,皮部窄,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,有的有裂隙。氣微香,味微苦、酸澀。
【等級標(biāo)準(zhǔn)】
一等:干貨。呈圓柱形,稍彎曲,外表有縱溝或皺紋,皮較粗糙。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。體輕質(zhì)脆。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,中聞?dòng)蟹派錉罴y理,粉性足。氣特異.味微苦酸。長16cm以上,兩端粗細(xì)較勻,中部直徑1.2cm以上。無疙瘩頭、空心、須根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二等:干貨。呈圓柱形,稍彎曲.外表有縱溝或皺紋,皮較粗糙。表面暗棕色或紫褐色。體輕質(zhì)脆。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,中間有放射狀紋理,粉性足。氣特異,味微苦酸。長15.9cm以下,兩端粗細(xì)較勻,中部直徑0.5cm以上。無疙瘩頭、空心、須根、雜質(zhì)、蟲蛀、霉變。
苦,微寒。歸肝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清熱涼血,散瘀止痛。用于熱入營血,溫毒發(fā)斑,吐血衄血,目赤腫痛,肝郁脅痛,經(jīng)閉痛經(jīng),癥瘕腹痛,跌撲損傷,癰腫瘡瘍。
【含量測定】
本品含芍藥苷(C23H28O11)不得少于1.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