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風
【歷史沿革】
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上品?!睹t別錄》云:“生沙苑及邯鄲、瑯琊、上蔡。”《本草經集注》:“今第一出彭城、蘭陵,即近瑯琊者。郁州互市亦得之;”
【別名】銅蕓《本經》,回云、回草、百枝、百韭、百種《吳普本草》,屏風《別錄》,風肉《藥材資料匯編》。
【來源】
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(Turcz.)Schischk.的干燥根。
【主要產地】
防風分布很廣。主要分布于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;河北、河南、甘肅、青海、山東、云南、湖北、北京、天津、陜西、貴州、寧夏也有分布。主產于黑龍江杜蒙、安達、大慶、林甸、高裕、齊齊哈爾;吉林洮南、長嶺、前郭、通榆、樺甸;內蒙左扎魯特、海拉爾、赤峰;遼寧義縣、朝陽、建平、建昌、綏中。此外,產于東北的防風,為地道藥材,素有"關防風"之稱。
【植物特征】
多年生草本,高30-80厘米?;~5-12枚,基部擴展成鞘狀,葉片三角狀卵形,2回或近3回羽狀分裂,全緣;小花白色,復傘形花序頂生,常排列成聚傘狀圓錐花序;花瓣5,白色,成熟果實黃綠色、深黃色;長卵形,具疣狀突起,稍側扁;根粗壯,細長圓柱形,分歧,淡黃棕色。根頭處被有纖維狀葉殘基及明顯的環紋。
生于向陽的山坡、疏林下、草地上。
防風適應性強,適宜溫暖、涼爽的氣侯,喜陽光,耐旱、耐寒;在排水良好、質地疏松的風沙土、生草沙土、黑鈣型沙土的草原、草甸草原生長。
【采集方式】
春、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莖植株的根,除去須根和泥沙,曬干。
【炮制】
除去雜質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性狀本品呈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,下部漸細,有的略彎曲,長15~30cm,直徑0.5~2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縱皺紋、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及點狀的細根痕.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紋,有的環紋上殘存棕褐色毛狀葉基。體輕,質松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皮部棕黃色至棕色,有裂隙,木部黃色。氣特異,味微甘。
一等:干貨。根呈圓柱形。表面有皺紋,頂端帶有毛須。外皮黃褐色或灰黃色。質松較柔軟。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,中間淡黃色。味微甜。根長15cm以上。蘆下直徑0.6cm以上。無雜質蟲蛀、霉變。
二等:干貨。根根呈圓柱形,偶有分枝。表面有皺紋,頂端帶有毛須。外皮黃褐色或灰黃色,質松較柔軟。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,中間淡黃色。味微甜。蘆下直徑0.4cm以上。無質、蟲蛀、霉變。
【性味與歸經】
辛、甘,微溫。歸膀胱、肝、脾經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祛風解表,勝濕止痛,止痙。用于感冒頭痛,風濕痹痛,風疹瘙癢,破傷風。
【含量測定】
水分 不得過10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總灰分 不得過6.5%(通則2302)。
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.5%(通則2302)。
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升麻素苷(C22H28O11)和5-O-甲基維斯阿米醇苷(C22H28O10)的總量不得少于0.2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