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
黃芪原為黃耆,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李時珍釋其名曰:“耆長也,黃耆色黃,為補藥之長,故名。”《植物名實圖考》載:“黃芪有數(shù)種,山西、蒙古者最佳”。我國古代黃芪正品的產(chǎn)地有從甘肅、四川向?qū)幭摹㈥兾鳌⑸轿鳌?nèi)蒙過渡的情況。
【別名】
黃耆、戴糝《本經(jīng)》,戴椹、獨椹、蜀脂、百本《別錄》,王孫《藥性論》,百藥綿侯寧極《藥譜》,羊肉《日華子》,綿黃耆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,綿耆《本草蒙筌》,綿芪《藥品化義》,箭芪(劉仁廉《醫(yī)學(xué)集成》,土山爆張根《新疆藥材》,獨根《甘肅中藥手冊》,二人抬《遼寧經(jīng)濟(jì)植物志》,綿黃芪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,混其日《無誤蒙藥鑒》。
【來源】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(Fisch.)Bge.var.mongholicus(Bge.)Hsiao.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特征】
蒙古黃芪,多年生草本,高50-150厘米,根直而長,圓柱形,稍帶木質(zhì),長50-200厘米,根頭部直徑1.5-3厘米,表面淡黃色至深棕色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。總狀花序腋生,較葉稍長,有花10-15朵,蝶形花冠淡黃色,長約1.6厘米,小葉片通常為橢圓形,也有卵圓形及長圓狀倒卵形的,莢果直徑11-15毫米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】
黃芪多生長在海拔800-1300米之間的山區(qū)或半山區(qū)的干旱向陽草地或向陽林緣 叢間,植被為針闊混交林或山地雜木地。土壤多為山地森林暗棕壤。
【生長習(xí)性】
黃芪適應(yīng)性強,喜陽、喜涼爽氣候,耐寒、耐旱、怕熱、怕澇。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(zhì)透水性強的沙質(zhì)壤土為好。黃芪種子具硬實特性。
【主要產(chǎn)地】
黃芪主要分布于山西、內(nèi)蒙吉林、黑龍江、遼寧、河北、甘肅、新疆、西藏、四川、陜西、寧夏、青海。主產(chǎn)于山西渾源、繁峙、應(yīng)縣、代縣、陽高、天鎮(zhèn),內(nèi)蒙古庫倫、武川、阿榮旗、多倫、扎蘭屯、太仆寺、正蘭旗、克什克騰、阿魯科爾沁、錫林浩特、察哈爾右翼中、興和、固陽、土默特右、達(dá)拉特,甘肅隴西、河北沽源、張北、豐寧、圍場等地栽培。
主產(chǎn)于山西綿山的蒙古黃芪,習(xí)稱綿芪或西黃芪。主產(chǎn)于內(nèi)蒙的蒙古黃芪,習(xí)稱蒙芪。 內(nèi)蒙古黃芪,以條粗直、粉質(zhì)好,味清甜,具濃郁豆香氣等優(yōu)良性狀馳名中外。
【采集方式】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須根和根頭,曬干。
【炮制】
除去雜質(zhì),大小分開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【藥材性狀】
本品呈圓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長30~90cm,直徑1~3.5cm。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。質(zhì)硬而韌,不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強,并顯粉性,皮部黃白色,木部淡黃色,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,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氣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
【規(guī)格標(biāo)準(zhǔn)】
特等:干貨。呈圓柱形的單條,斬去疙瘩頭或喇叭頭,頂端間有空心。表面灰白色或淡褐色。質(zhì)硬而韌。斷面外層白色,中部淡黃色或黃色,有粉性。味甘,有生豆氣。長70cm以上,上中部直徑2cm以上,末端直徑不小于0.6cm。無根須、老皮、蟲蛀、霉變。
一等:干貨。呈圓柱形的單條.?dāng)厝ジ泶耦^或喇叭頭,頂端間有空心。表面灰白色或淡褐色。質(zhì)硬而韌。斷面外層白色.中部淡黃色或黃色,有粉性。味甘,有生豆氣。長50cm以上,上中部直徑1.5cm以上,末端直徑不小于0.5cm。無根須、老皮、蟲蛀、霉變。
二等:干貨。呈圓柱形的單條,斬去疙瘩頭或喇叭頭,頂端間有空心。表面灰白色或淡褐色。質(zhì)硬而韌。斷面外層白色,中部淡黃色或黃色,有粉性。味甘,有生豆氣。長40cm以上,上中部直徑lcm以上,末端直徑不小于0.4cm。間有老皮,無根須、霉變。
三等:干貨。呈圓住形的單條.?dāng)厝ジ泶耦^或喇叭頭,頂端間有空心。表面灰白色或淡褐色。有粉性,味甘,有生豆氣。不分長砸,上中部直徑0.7cm,末端直徑不小于0.3cm,間有破短節(jié)子,無根頊、蟲蛀、霉變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
甘,微溫。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
補氣升陽,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生津養(yǎng)血,行滯通痹,托毒排膿,斂瘡生肌。用于氣虛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氣下陷,久瀉脫肛,便血崩漏,表虛自汗,氣虛水腫,內(nèi)熱消渴,血虛萎黃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癰疽難潰,久潰不斂。
【含量測定】
1、水分 不得過10.0%(通則0832第二法)。
2、總灰分 不得過5.0%(通則2302)。
3、重金屬及有害元素 照鉛、鎘、砷、汞、銅測定法(通則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(zhì)譜法)測定,鉛不得過5mg/kg;鎘不得過0.3mg/kg;砷不得過2mg/kg;汞不得過0.2mg/kg;銅不得過20mg/kg。
4、有機(jī)氯農(nóng)藥殘留量 照農(nóng)藥殘留量測定法(通則2341有機(jī)氯類農(nóng)藥殘留量測定法一第一法)測定。含總六六六(α-BHC、β-BHC、γ-BHC、δ-BHC之和)不得過0.2mg/kg;總滴滴涕(pp'-DDE、pp'-DDD、op'-DDT,pp-DDT之和)不得過0.2mg/kg;五氯硝基苯不得過0.1mg/kg。
5、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(通則2201)項下的冷浸法測定,不得少于17.0%。
6、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黃芪甲苷(C41H68O14)不得少于0.040%。
7、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(C22H22O10)不得少于0.020%。
- 上一篇:黃芩 2020/2/28
- 下一篇:沒有啦